科学育儿是什么年龄段最佳入园年龄不是3岁
转眼到了5月份,除了幼儿园的挑选,家长更关心“我家宝宝到底适不适合上幼儿园”。
“宝宝到9月份才两岁半,今年入园还是明年?”
“我儿子发育比较晚,晚一年入学可以吗?”
今天,科长(ID:kexueyuer2012)来聊聊入园前准备那些事儿。
为什么不建议宝宝过早入园
家长都希望宝宝守规矩、懂礼貌,但年轻家长制定家庭规则时,常常遇到很多阻碍。
家长就考虑:要不提前送宝宝入园,让经验更加丰富的老师来教宝宝?
国家建议入园年龄是2.5~3岁,3岁前的宝宝更适合一对一的家庭教育。
1.早入园,阻碍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3岁前是性格塑造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养育者应及时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但幼儿园一位老师需要照顾十几个宝宝,这明显不利于3岁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2.早入园,小宝宝抵抗力差,易生病
小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在幼儿园容易交叉感染而生病。
3岁以前是宝宝分离焦虑最严重的阶段,心理压力过大也常常表现在生理上。
3.早入园,影响宝宝的学习积极性
2岁半宝宝开始建立秩序感,才能适应有纪律的幼儿园生活。
强制2岁宝宝融入到3岁宝宝群体中,将大大打击宝宝学习、进步的积极性。
为什么这2类宝宝可以晚入园
3岁宝宝必须上幼儿园吗?不一定,以下两类宝宝可以或建议晚入园。
1.家庭教育可以满足宝宝的发展需要
早入园还是晚入园,指向性更偏向家长。
爸爸或妈妈(多数为妈妈)专职带娃,希望陪伴宝宝更长时间,同时没有松懈家庭教育。
不放松宝宝行为习惯的养成
3岁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期,一旦宝宝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将非常困难。
给宝宝提供丰富的集体活动
3岁宝宝处于社交敏感期,单一的人际关系会阻碍宝宝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如果家庭教育能满足以上两点,那可以考虑晚送宝宝入园,这一类宝宝参考霍思燕儿子嗯哼。
嗯哼4岁才上幼儿园,但他的语言力惊人,社交力也不差,这都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2.短期内不能适应幼儿园的宝宝
《妈妈是超人》的第一季,马雅舒的3岁女儿米雅,入园第一天无法和小朋友交流,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完全不能融入幼儿园。
老师委婉地提醒马雅舒,希望米雅能办理退学。
如果宝宝已经满3岁,但自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明显落后,或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建议宝宝晚半年或1年入园。
至少提前半年, 做好入园准备
一句话总结:是否上幼儿园最重要的参考不是宝宝年龄,而是宝宝能否适应幼儿园。
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一样,建议家长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着手准备。
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成年人都感到害怕、无助、不知所措,更何况宝宝。
提前适应
家长带宝宝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宝宝提前感受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的愉悦氛围。
提前了解
家长可以请邻居家已经入园的哥哥姐姐给宝宝讲一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
幼儿园上课时间早,且午睡时间固定,这就需要宝宝提前养成早睡早起和规律午休的习惯。
早睡早起
晚上8点后(不要饭后马上睡觉),家长就可以开始营造适宜睡觉的氛围。
给宝宝穿上舒服睡衣,然后关上灯,家长轻声安抚宝宝+小儿抚触(大宝宝的话,可以亲子共读),培养宝宝的睡眠欲望。
按时午睡
白天,宝宝一有困意,但困得不是很厉害时,家长就安抚宝宝进入睡眠。
先营造适宜睡觉的环境,拉窗帘、放白噪音、玩安静的游戏,让宝宝乖乖入睡。
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宝宝自己吃饭,不能乱跑,吃完后才能离开饭桌。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追着喂饭!
环境准备
宝宝能坐着进食,就需要给宝宝准备合适的餐椅和舒适、易清洗的吃饭衣。
食物准备
家长要允许宝宝玩食物,不仅能锻炼手指灵活度,还让宝宝对吃饭充满期待。
基本的自理能力
除了自己吃饭,宝宝要掌握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
巧用口诀
家长可以收集一些有趣的口诀,边念口诀边做出正确示范,这样激起宝宝的兴趣。
比如叠衣服的口诀“抱一抱,弯弯腰”,叠裤子的口诀“关上门,折一折”等。
适当示弱
家长装作遇到困难,请求宝宝帮忙,不要吝啬赞誉的词汇,“谁这么棒,会把小椅子摆好呢?”“谁是妈妈的好帮手?”等等。
简单的表达能力
老师能感知到宝宝的需求才能提供帮助,表达能力是每个宝宝入园前必备的能力。
固定谈心时间
家长多给宝宝讲故事,丰富宝宝的词汇量,或让宝宝复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宝宝谈心,让宝宝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个环节可选择在睡前。
注意聊天技巧
和宝宝互动时,家长要注意聊天技巧,不要问一些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带宝宝去动物园,家长问“开心吗?”宝宝只能答“嗯”或“不”。如果问“看到什么动物最开心?”宝宝可能说“斑马”或“长颈鹿”。
必备的社交能力
宝宝能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是融入幼儿园的重要一项。
社交能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宝宝上手抢了小朋友的玩具,家长怎么办?
危机干预—迅速将宝宝抱离现场,不要让宝宝处于抢玩具的困境。
接纳情绪—解释宝宝的欲望:“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只有宝宝觉得“妈妈/爸爸理解我”才愿意继续沟通。
告知事实—家长告诉宝宝:“玩具是别人的。”让宝宝了解“我的”和“别人的”的区别。
提出建议—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引导宝宝:“你跟他说‘一起玩’,试试看?”
再次尝试—鼓励宝宝:“去吧,妈妈陪着你。”宝宝内心需要足够的动力才能回到那个残忍的场景。
宝宝再次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要怀疑方法,一遍遍尝试,相信宝宝一定会掌握社交能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