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差不多立国三百年期间为何没有出现一个
清朝差不多立国三百年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对清朝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清朝立国三百年,却没有一个昏君?
大清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明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昏君,都勤勤恳恳没有一个耽于享乐、荒淫无道的,几乎都能说的过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从清朝皇帝的节俭一项就能看得出来。
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立志要做一个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因此,他的日常消费拒绝奢靡,对那些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没什么兴趣。
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一只很稀有的黄色小鹦鹉,这是一位将帅特地从前线送来的,并且,他还专门为这只小鹦鹉打造了一个非常别致的黄金笼子。康熙八岁继位,当时不过九岁,本是一个贪玩的年纪,这位将帅就是想借这只鹦鹉讨他欢心。但是,这位小皇帝却出乎他的意料,拒绝了这只罕见的小鹦鹉,不仅如此,他还被康熙严厉地训斥了一番。
等正事问完了,道光就和曹振镛聊起了补丁来。道光随口问曹振镛,他那补丁用了多少钱。曹振镛根本就不知道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钱,只能胡说八道,差不多三两银子。没想到,道光竟颇有感慨,觉得民间打补丁很便宜,因为,内务府给他打一个补丁,竟要花费五两银子。
道光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强忍笑意,因为五两银子的花销,都不知道能做多少条新裤子。道光虽然一心想要节俭,但奈何,他是一个处于高位而不谙世事的皇帝,只是一个补丁,就被内务府的人算计了不少银子。
道光的儿子咸丰称帝之后,也是严格遵守道光的圣训,崇俭去奢,力图“永守淳朴家风”。书房的门坏了,他也没让换新的,而是让人修理了一下。或许是道光时期,官员糊弄皇帝惯了,修了一扇门,竟提了五千两银子的报销。
自然,咸丰没有道光好糊弄,大怒,下令问罪,上报的官员立马说是误报,实际是五十两,这才蒙混过关。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怎样的时代,这样的风气应该值得每个人传承。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史稿·宣宗本纪》、《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