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宝宝才能胖起来(你家宝娃是否缺了这三种“肥”?“三招”直击“施肥法”)
养育子女同种植庄稼、养护植物一样,不仅需要水、土壤、阳光 ,还需要不断的施肥,才能长得壮实健康,不缺营养。不少人会说,在当今这样优越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哪家的娃会缺营养?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还会缺什么“肥”?
说的也没有错,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的就不缺“肥”吗?测试一下这三种“肥”的“肥力”你施得怎么样?
一是阅读的“肥”。
今年高考前夕 ,几位家长又聊起了孩子的学习。家长的意愿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上学有个好成绩,高考考个好大学,工作找个好单位。“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看似俗,实则现实、真实。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肥力”不可低估,但读书的“增肥”过程却并不容易,需要能够坐下来,静下心,读进去,熬得住。而且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增这个肥”可是要瞎一番功夫、吃一些苦。而想让孩子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智力提高、眼界放宽、内涵富足,还非得吃这个苦不行。你家娃施的阅读的“肥”足吗?
二是承受力的“肥”。
有这样一个小事例,班里参加朗诵比赛,需要两名领诵人,老师挑选了四名学生,经过试音、配合,从各方面考虑留下了两位,结果没选上的其中一位哭得不行不行的,眼睛乜斜着,几天都不理会老师,在合诵队伍里不屑一顾,专门不张口,不站好队形。真是让辅导老师为难。原因是这个孩子以前参加过朗诵演讲方面的比赛,妈妈也在同一所学校当老师,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会不让他领诵,觉得哪怕选一人,也得是他,这种潜意识在他心里根深蒂固,而这次自己落选了,因此心里接受不了,出现了前面那一幕。为此事,老师和他的妈妈进行沟通,希望妈妈劝劝、安慰安慰孩子。妈妈也真是意外,没想到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聪明的妈妈用心引导,好长时间孩子才慢慢恢复过来,直到上了大学他还记得这件事,不过已经知道当年的自己做得有多不合适。
这一事例很明显的一个信号就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成功的,失败也是一种正常存在的状态,为什么就接受不了呢?经历了挫折才会有所懂得,有所收获,才会健康的成长。而现在家里的宝娃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上学不做难,生活无压力,甚至全家人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孩子不需要承担什么,也不需要负责什么,哪怕是小小的家务、哪怕是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多是家长包办代替。偶尔受点儿小委屈,有些大人还要出面与对方争个谁高谁低。 这样的生活给孩子传递怎样一种信息?就是什么事都不用管,什么时候都一帆风顺,而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吗?
再看看媒体不断爆出的某孩儿跳楼、某学生自杀、某孩子弑母之类的新闻,听得人心疼心寒的。孩子的承受力怎么会这么弱呀?宝妈宝爸平时只强调孩子的成绩,有想过这些吗?
三是吃苦耐劳的“肥”。
说到吃苦,听到有些家长说过“现在没有什么苦,总不能制造点儿苦难让孩子试试吧”。说的也真是有理,现在是没有什么大的苦难,但生活中不用制造就有的“苦”也是存在的!比如,上下学背书包,家长一接到孩子,先接过书包,即便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如此,总觉得书包沉,孩子背不动。而在我们毗邻国日本,就是和大人一路同行 ,书包也是背在孩子肩上,这是孩子自己应该承担的,别人不需要替他背。而且据报道,对东京都内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包重量作调查,发现低年级生们的书包平均重7.7公斤,当中甚至还有9.7公斤重的书包。这么重的书包有的孩子每天背着走1.5公里上学。
然而,在深圳一学校门口,一名校长在放学送学生出门时坚持把家长帮孩子背的书包取下,让孩子自己背,引发热议!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希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们却不能苟同,这就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不是在崇洋媚外,只是借鉴有利于我们的学生成长的优势,让孩子懂得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平时我们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帮助老人拿东西,而到了自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怎么就没有了尊老、帮老了呢?
还有,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遮拦,生怕受批评。试想,孩子长大到了社会上、工作中,没做好的事情家长还要出面遮拦吗?该孩子自己承担的,家长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郭德纲教育儿子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郭德纲对儿子的要求更严格。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最后才能轮到他,同样的错误他犯了就不行。郭德纲的理念就是“吃亏要趁早”“我在家说你,总好过以后你出去被别人说。”孩子该承受的家长一定不要替代。
三招“增肥法”,直击上述三种“缺肥”状况:
一、陪读养习惯,放手求自主
一开始家长陪着孩子一块儿阅读,让孩子感觉环境不枯燥,阅读不孤单,困难有处问。
在坚持一段时间后,逐步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把所读内容分享给父母家人,在重述加深印象,促进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满足成就感。这一过程重在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错事面前,学会承担
生活中,孩子做了不恰当或不正确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一旦出现不良后果,一定让孩子参与补救的过程,让孩子亲身体验,亲自感悟,懂得珍惜机会,承担行为。而不是一再遮盖,想方设法赖过去。
三、该孩子做的,家长要给机会
生活中能让孩子磨练的机会有很多,比如,旅游途中的背包、超市购物时沉甸甸的一堆东西,可不可以分给孩子一点儿?家务活儿能不能分给孩子一些?哪怕一开始干不好,只要锻炼 总有干好的一刻,远比一次不干,四手不抬要强得多。
读过文 ,可以对比,可以补充,最好开始行动,及时给孩子“薄施肥,加营养,促成长”。
安德森医院中介服务费多少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有哪些
国外医疗中介收费标准
海外医疗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