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鑫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养生

养蝉宝宝幼儿评语大全养蚕记从天下虫到尽吾

时间:2025-01-06 来源网站:亿鑫资讯网

出场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出场教师:伊立君(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

编者按

“中学作文”是本报副刊曾经开办过多年的版面,一度成为我们与众多热爱写作和文学的中学生交流互动的窗口。这次决定重开此版,则有了编者不同的出发点。在时下青少年更多习惯用社交媒体短文字、短视频的形式张扬个性的年代,我们似乎更加期待一种“眼前一亮”,期待着信息汪洋中的那束不拘泥于应试的“白月光”。这些“闪光”青年经过真切、严肃的思考之后而呈现出的文字,哪怕尚不足够成熟,也是尤为珍贵的。

新版“作文选”将会以北京各中学为单位,逐校呈现。借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和笔触,说一说他们眼中真正具有文学天赋的那些孩子,是怎样与写作产生缘分的。这些语文名师,也将从文学角度为我们解读这些作品中闪耀着的亮点。

我们真诚欢迎全市各校与我们联系,推荐您眼中拥有文学天赋、热爱写作的孩子,联系邮箱316618183@qq.com。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二年级 曲铭昊

“我们尽了我们最大的能力,脑海中浮现着成功后的模样,现实却总能无情地扇到我们脸上。这就像蚕,它们一生的目标是活到成蝶,却没有叩开自己作的茧。蚕会死掉,我们会无助。”

那日,母亲兴冲冲递给我八个蚕卵,问我要不要一起养蚕。我犹豫片刻,脑海中涌出它们化茧成蝶的场景,最终答应了。

近些年,全球气候反常,人类都有些难以适应,更何况蚕。三月份气候刚刚变暖,黑色的虫卵就变成了幼虫的形状。但没过几天,气温又反弹回了零下,这时蚕已经从几毫米长到约有一个小拇指关节的长度了,很显然,它们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温度变化,纷纷躲到桑叶下面不再探头。一天放学回来,我发现蚕少了一只,母亲告诉我那只被冻死了,我心里顿时有些堵塞。

蚕的一生要经历五次蜕皮,每一次都是重生。由于我的疏忽与大意,并没有认真统计这几只蚕重生了几次。有一只不大的蚕,也不知是在第几次蜕皮时被自己的皮卡住了,在桑叶旁边不进食,只是挣扎扭动,几天后就吐出绿水一命呜呼,着实悲惨。还剩的六只,都已是白胖,过了一周不到,就结起茧。从那几日起,我便幻想着蚕蛾的模样。那几日着实安静,少了成虫啃食桑叶的沙沙声,甚至我有些不适应。白色的蚕茧终于在几天后纷纷裂开,里面是破开的黄色的蛹,蛾子也不飞动,就趴在蚕丝旁。有两个蚕茧,过了一周也没见动静,我们绞开一看,只见已经成蛾的蚕没有挤开茧,死在了里面。不过几日,出来的四只蚕蛾也纷纷离世,留下一堆蚕卵。

八只蚕,最终只活下来了四只,最终能够破茧成蝶的,有多少呢?百分之五十而已。这就意味着,每只蚕都在悬崖边上散步,左脚踩在坚固的石板上,右脚悬空,一跳一跳地往前走。我们的生命没有蚕这样脆弱,但我们所钟情的一些事物,可能如蚕这般易碎。这种事物常常是一次烹饪料理,一次化学实验,或者一次闯关赛事。我们尽了我们最大的能力,脑海中浮现着成功后的模样,现实却总能无情地扇到我们脸上。这就像蚕,它们一生的目标是活到成蝶,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成功;蚕尽了自己的力气,却没有逃过气候变迁,没有叩开自己作的茧,我们好像用了所有的智力,动用所有资源,却依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蚕会死掉,我们会无助。

我想起了王介甫的那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有的事情真的很是神奇,总是发生在最不经意间。比如前几日,马上就要到游泳课的考核日期了,我的右耳朵偏偏在这个时候被感染而无法参加考试。为什么事情就会这么巧呢?为什么我的耳朵不在前几天被感染?如果追溯原因,我们都有说辞:为什么不好好尊重饮食规律?为什么不去多锻炼,增加免疫力?起初,我会觉得是自己“大意失荆州”,但转念一想,这种说辞显得很马后炮。

生活中的机缘巧合确实可以预防,但百密总会有一疏,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吾志”,到了那时,是否会“至”,只是听天命。对于幼小的蚕来讲,我们也许会扼腕叹息:它为什么不能再坚持坚持,坚持适应骤变的天气,在蜕皮的时候再坚持一下,破茧成蝶时信念再足一些?

究竟有没有尽力?这个界定很模糊。这个问题对应的应该是最终的结果:结果的失败,预示着我们没有尽力。所以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如此,我们为何还要三番五次去尝试,去尽力挑战?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知道结果。是的!没有人知道结果,那结果为何要作为唯一考量标准呢?尽力,是一个过程;而结果,是一个状态。尽力的过程和完美的结果,从来不是“只要……就……”的关系,而是“既……又……”的关系。

有百分之五十的蚕没有成功,有百分之一百的蚕尽了力。成功,永远不是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

【教师评语】

成功,永远不是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说得太好了!从作者的一次养蚕经历,作者联想到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再联想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尽吾志”,从多角度阐释了“尽力”和“结果”的关系,可谓从生活小事入手,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尽力并不一定成功,可我们经常把成功作为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看后不禁令人深思。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海外文摘官网

时代汽车编辑部

光源与照明杂志社

今日制造与升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