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问题有那些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
孩子心理问题有那些 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缺陷
一、孩子心理问题有那些
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二、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缺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贫穷的孩子长大后伴随着一堆身体问题。现在,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又在这份清单上添加了一项心理缺陷。
根据近日发表于PNAS上的一项研究,儿童贫困可能在成年后造成严重的心理缺陷。该研究对参试者进行15年的跟踪调查,首次表明这种心理缺陷随着时间推移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
比起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研究中贫困儿童成年后有更多心理疾病,包括反社会行为,例如侵略和欺凌等等。贫困孩子也存在更多的慢性生理应激和短期空间记忆缺陷。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压力。
“生活在贫困中将伴随着更多压力。每个人都有压力,但低收入家庭,低收入的儿童,压力更大,”本文主要作者GaryEvans说。“父母处在高压之下,所以对于孩子,也是一个积累的风险暴露。
这些发现有重要意义,因为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继续保持贫困。励志故事总是告诉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可以出人头地。然而故事往往都是骗人了。事实上,儿子的收入有40%的几率将与他父亲的收入相同。
三、出游让独生子女更开朗
出游让独生子女更开朗
1、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4-2-1”的环境中,造成一些孩子自闭,一切以我为中心,不仅与同龄人缺乏交往,而且也和父母缺乏沟通。于是,一些父母借出游,营造两*之间的亲密关系,甚至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给孩子找个伴去旅游。
2、两*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有力支撑。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亲密关系却不易生成,双方各忙各的,由于为父母的生存状态不轻松,所以他们对子女的心理需求做不到有求必应;而孩子也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中,敷衍父母的提问。李梧的女儿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反叛期”,平时乐于反驳父亲的观点,并反感父母的亲昵行为。李梧觉得很难与女儿沟通,为此苦恼不已。在同事的提示下,她趁假期与孩子一起游览了北京。结果,收获是令人欣喜的,妈妈重新认识了女儿,女儿也发现了全新的妈妈,这是构筑新的亲情的基础。李梧说:“如果不是旅行提供了两*不间断相处的机会,那么,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永远是表浅的、匆匆的,这使我们的心灵处在一种‘熟悉的隔绝状态’”。
3、确实,旅行的好处就是令他们心情放松,能无意识地交换对流行事物的看法,以及彼此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当孩子知道父母的真实烦恼,而父母也叫得出孩子的同学的绰号时,一种真正的亲密关系,才由此确立起来。
4、出游,不仅是亲子的契机,也是同龄人之间交友的良机。时下,一些细心的父母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常常给孩子找个伴去旅游。
四、心理健康五大营养素
心理问题是很多人都很重视的,而且心理到底健不健康呢,其实心理是否健康和一个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人心理健康需要有五大方面的营养素,到底心理健康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素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简单了解一下。
第一,认为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是关键。
第二,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信念与理想对于心理的作用犹为重要。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
第五,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 上一篇:老年人体检要查哪些项
- 下一篇:怀孕50天hcg只有1500正常吗怀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