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育儿的歧义在家一个月隔代育儿的矛盾彻
一昨天深夜,前同事拉着我吐了好一阵苦水。但她细数的家庭矛盾,归根结底是和婆婆隔代育儿的联盟结谊,又翻船了。
矛盾点大概,是疫情这段时间一起在家带孩子久了,发现孩子的事很多方面两人都无法调和。
像她儿子有个习惯,爱抱着小时候的一条方巾睡觉。在同事看来,这个习惯只是儿子把方巾当成了安抚物。而她婆婆却觉得孙子天天抱着这个玩意不好,想用恐吓的方式让孙子改掉。
同事觉得婆婆的做法过激,就当着婆婆面直言了这样做的利弊,婆婆却觉得她小题大做。
还有孩子社交的问题。同事说年前婆婆提前了一个月带儿子回老家,年末她回去后发现儿子夜里总是哭闹。仔细观察了几天,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老家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总喜欢抢她儿子的东西,好几次儿子还被打了。
但她婆婆对这件事闭口没提,非但没有提,在喂她儿子吃饭时,还吓唬说:“不吃,让哥哥来吃了!”,而这个哥哥,就是那个打自己的小朋友。
同事说到儿子越来越胆小,夜里爱哭闹时,情绪是尤其的激动。看的出来她现在很焦虑,特别担心孩子安全感出了问题。
其实去年就听她说过相同的问题,那时候还纠结着要不要回归家庭,后来综合考虑,再三斟酌决定暂时继续留在职场上班。现在看来她让婆婆搭把手,自己去工作补贴家庭经济的折中做法,估计要从长计议了。
而她,也陷入了是否2020年要回归家庭的纠结中。
二选择工作还是家庭,这是万千妈妈的难题。
就像微博一位妈妈说的,每年都有一百次冲动想放弃工作,回归家庭。但是在经济面前,一切只能妥协。
拿我在深的另一位朋友来说,她儿子和我女儿同年,这几年一直是婆婆帮忙在带。期间各种养育矛盾,已经发生过无计其数,甚至几次闹到离婚的境地。
她的家庭有点特殊,儿子生下来就有凝血症,每年需要在这个病上花费不少的钱来治疗。
然而目前凝血症并没有治愈的药物,但为了儿子以后可能会有好的治疗条件,一直坚守在职场。她觉得毕竟医疗如此发达,万一有治愈的药物出现呢。
既然选择职场,这也就注定了,她要么雇保姆照顾孩子,要么请老人搭把手。就目前她的家庭状况,请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是最经济,也是最合适的选择。
然而和老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要用不同的方式养育同一个孩子,日积月累的养育矛盾,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填充完的。
可以说隔代育儿的矛盾,这个话题,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有细数不清的无奈。
三同样的,老人也有着细数不清的苦楚。
一边是自己放弃悠闲的老年生活来帮忙带孩子,一边要承受和年轻父母生活里养孩子的矛盾。论苦楚,老人也有细数不清的难。
隔代育儿,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都有着各自的不容易。
而对于隔代育儿矛盾的看法,忘记是在哪看过这样一句,说隔代育儿的矛盾从来无关科学和对错,而是立场的冲突。
对此深以为然。
这些年和老人一起带孩子的经历,也证明了这句话说的很在理。因为无论谁带孩子,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把孩子养育好,只是看待问题的立场出现了歧义。
最有代表性的冲突体现是“我们以前都这样带孩子,孩子不也好好的”。拿喂孩子吃饭来说,老人的内心os是孩子吃的多长个子结实就行,而年轻妈妈的内心os是,孩子不仅仅是吃饱长个,还想培养他的饭桌习惯。
还有溺爱孩子。老人带孩子的方式是不能让孩子哭闹,所以孩子要什么马上给什么。在老人看来,当下孩子开心就好。而年轻妈妈并不这么看,她希望是有原则的满足孩子,而不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都是为孩子好,想养育好孩子,但老人是用经验育儿,年轻妈妈是遵从科学带娃。
老人更注重孩子当下的健康快乐,年轻妈妈却更注重孩子长远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
所以你看这些所谓的育儿矛盾,如果要论对错,压根就没法论,论谁错都不合适。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家庭在隔代育儿矛盾中,闹的不可开交,老人委屈,妈妈抑郁?
因为,这是一道注定无法公平处理的难题。
四、错误干涉只会加深矛盾1、产生争执。
争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化尖锐化。老一辈和父母之间如果发生争吵,一方面两方受气,另一方面,也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2、完全拒绝祖辈。
部分父母在感受到祖辈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之后,选择的是彻底隔断祖辈的教育,拒绝爷爷奶奶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需要更多的与人交往交流。完全的拒绝祖辈,同样只会使得问题进一步严重,而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3、要求老人完全依从年轻人的教育方式。
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老人完全依从年轻人,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了,但实际上,老人内心苦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几个父母敢说自己的做法就绝对是正确的呢?科学育儿并不是标准化育儿,不要用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老人。
用行动去实践所认同的育儿法,在生活中以实际效果影响老人,这才是更为现实也更为正确的选择。聪明的父母,总是能轻松解决矛盾。
五其实隔代教育中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找到其中平衡点,家庭一样可以幸福美满。
1、尽量自己多陪伴,家庭与事业无法两全其美,但是爸爸妈妈可以综合判断下自己独立带孩子是不是利大于弊。在宝宝的前几年多陪伴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建立孩子受用一生的价值观,让宝宝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奠定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基础。
2、尊重、肯定长辈的付出,适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同时,邀请长辈针对育儿问题,一起去寻求解决方案。最后还要和他们表达大家的沟通心愿都是为了孩子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3、两代人之间可以争论,但注意情绪,不要演变成吵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否则会给孩子的心里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心理压力。
4、在家多关注、分享一些专家的科学育儿的视频或音频,和长辈一起听。有时间多陪陪老人、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听听长辈们曾经的故事经历,增加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5、在一个家庭中,爸爸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爸爸能够参与到育儿小分队,并在家庭中做好润滑剂的角色,家庭中的矛盾就会大大减少啦。
有听过一句话:1岁以前谁带的孩子,孩子就和谁亲。有个小视频中有个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4岁左右的小男孩,饭是抿着吃的,吃饭时是弯着背的,和爷爷奶奶平常的习惯一模一样。
无论爸爸妈妈能否亲自带孩子,无论爷爷奶奶能否科学育儿,大家为了孩子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不管怎样,爸爸妈妈可以以多种形式陪伴孩子成长,毕竟,父母在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六回归前同事的问题,到底是选择回归家庭还是继续工作?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参考答案。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处理问题的心态也不一样,所以压根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这和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处理隔代育儿矛盾的方法,却依然和老人相处的拔剑弩张,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如果二选一,硬要做个决定,我觉得可以优先选择隔代育儿吧。和老人慢慢磨合,找到适合共同生活和养育孩子的方式,毕竟就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经济压力,这是比较好的选择,既缓解了生活压力,又能满足老人含饴弄孙。
就像张思莱奶奶说,隔代养育有利有弊,主要看自己如何平衡。
张思莱奶奶,应该是隔代养育上比较有话语权的一位老人,她既是儿科教授,也是隔代养育的亲历者。她的经验之谈概括下来:
老人要懂得在隔代养育中和年轻父母保持一定的界限,该放手时绝不过度干预。年轻父母,也要体谅老人带孩子的辛苦,懂得感恩。
如果选择请老人帮忙带孩子,倒是可以转发一些张思莱奶奶的科学育儿以及日常带孙子的经验之谈,也不失为一种折中解决矛盾的方法。
不是有段子说,媳妇说一百遍的科学育儿道理,都抵不过领居家大妈一句话话。老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和自己有相同经历人的话。
当然如果养育的矛盾无法调和,有选择余地的话,那就回归家庭自己带吧。
对孩子的成长,对家庭和睦,都好。
其实在面对隔代养育矛盾上,大部分人都是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不停地的复盘总结,所以别人的经验总是很难适用于你。
还是那句话,别太依赖别人的意见,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吧。
(今日话题:
对于隔代教育,你还有哪些看法?
请到评论区留言,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