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育儿师打不得骂不得收伏孩子的情绪
在中国首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叫默睿的男孩,他的家庭真的很让人心痛:
妈妈胳膊被咬的伤口
他的情绪很容易失控,当他生起气来,会控制不住地狂躁,暴怒,不讲道理,对妈妈拉拉扯扯,甚至发展到咬人、打人的地步。
而她的妈妈,竟然一边挨打,一边还跟他道歉,说“对不起”。
01
积极面对孩子的情绪
所有孩子的情绪问题,都不只是孩子的情绪问题,这之中包含了太多的家庭因素,父母教育的方法。
每天都有很多用户,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反映孩子的各种情绪问题。毫无疑问,他们是非常负责且非常勤奋的妈妈和爸爸,他们一直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来应对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unbearable four……
但最终我们最终无奈的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只是描述孩子发脾气的各种极端行为,却没有几个家长能准确的说出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大家总是觉得是不是孩子大点了就好,就自然而然的懂事了。
然而,我们真就放任孩子这么含含糊糊地一天天长大,他们真的能在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么?
如果,他在控制情绪方面永远都是那个哭闹着满地打滚的孩子,只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所承担的负面后果就越大:性格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糟糕,主动性低,缺乏独立人格……
所以,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
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孩子0-6岁期间,必须教会他这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情绪表达的能力。
这项教育越晚开始,就会越艰难,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02
少走弯路,少做错事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你精疲力尽地回到家,洗菜,炒菜,摆盘,给孩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你温柔地叫孩子出来吃饭,可是孩子正拿着从你包里翻出来的手机看得起劲。
你说:“只能再看五分钟哦!”然而五分钟过去了,他依然一动不动。
你一再催促,他却生气了,把手机狠狠地往地上一丢,开始大哭大闹,说什么也不吃晚饭。终于,你这样做了:
A.愤怒地批评孩子,指责孩子的种种不对之处,强调自己的付出和家人的不作为,表示对孩子失望透了;
B.向孩子大发脾气,但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失控,然后许诺买新衣服、新玩具;
C.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向孩子说清楚:我一直催你吃饭不让你看手机,这让你很生气,但是你生气是不对的。
你会怎么选呢?
相信大部分父母生活中都会选择前2个选项,这么做真的不能有效地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反而更加激发矛盾。所以选择这两个选项的父母是不及格的。
选择第三项的父母,恭喜你,你可以给自己打60分了。
剩下的40分在哪儿呢?稍后我们会带领大家一起寻找。
我们要认识到,想要帮孩子正确地掌握情绪控制能力,是有科学理论可以依据的,这项理论可以帮你少走弯路,少做错事,少让孩子与家长承受本可避免的痛苦。
它就是:
1. 帮孩子正确地认识情绪。
2. 帮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03
认识情绪本身
情绪是什么?
孩子们其实是不知道的,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只知道生气了就哭,就闹,但却不会去思考自己生气的原因。我们要意识到,孩子的内在情绪和因此而产生的行为,其实是两种东西。
情绪是没有对错可言的,行为才有。
家长们往往也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仔细想想,你是接受不了孩子有诸如生气、愤怒的情绪,还是接受不了因为这些情绪而产生的哭闹、失控呢?
其实,帮孩子认识情绪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梳理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
教各位家长一个非常简单的认识情绪的方法:
你可以利用“兰海说成长”的情绪卡片(玩教具),和孩子一起玩,教孩子辨别这些表情背后的情绪,将这些情绪引申到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让孩子对情绪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让我们想一想自己孩子的口头禅: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我生气了!”
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喜欢采用威胁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我害怕…”
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胆子不够大;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这是我的,你们不许动!”
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不够大方;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等一会儿再做。”
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做事拖沓……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言行的映像。有什么样的你,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只有你是正确的,你的孩子才是正确的。
只有你能正确地表达情绪了,你的孩子才能正确地表达情绪。
04
学习如何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在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家长个人的感受和表达不可或缺。
下面让我们回到上面那个选择题,当我们拿到了60分,剩下的那40分在哪呢?
就在这里,你要将自己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待。
1、设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向孩子说清楚:我一直催你吃饭不让你看手机,这让你很生气,爸爸/妈妈是懂你的。
2、我希望能制定一个合理的看电视时间,这样你既能开心地看电视,又能好好吃晚饭,爸爸/妈妈也会很开心,可以吗?
当然我们都知道,教育绝对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解决的事情,要想让孩子收伏“情绪”这条小恶龙,我们需要推翻的旧观念很多,需要接受的新观念很多,而且在形成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论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上一篇:江西育儿假待遇育儿假如何休江西明确子女3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