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鑫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育儿

老年婚姻热点寻踪

时间:2023-07-25 来源网站:亿鑫资讯网

老年婚姻热点寻踪

当前,老年婚姻热点频出,变化巨大,浓缩了中国婚姻家庭变化的轨迹。本文仅以30年来老年婚姻中的具有典型性、影响力的“热点”为切入点,对中国老年婚姻的热点进行解读,以窥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一斑。

一、在理想和现实中博弈与冲突的老年再婚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再婚成为新的热点和关注点。

1998年天津“老年人再婚”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丧偶老人赞成再婚的60%,想再婚的30%。他们怀着对美好人生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开始新的婚姻。于是出现了百岁的征婚者;90岁的新郎牵手68岁的新娘;96岁的新娘牵手68岁的新郎;为争取爱的权力,在子女反对下,离家私奔的法官;重披婚纱的银发夫妻;以及老年性生活的话题……表明老年人同样需要爱情、性,拥有爱的权利(包括能力),老年人以多种方式表达着对爱情的渴望和需求。

社会舆论对老年再婚表示了宽容和理解。大众传媒对此的正面宣传促进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老年人再婚现象日益增多。但是老年再婚的成功率并不高,据北京43所老年婚姻介绍所统计,黄昏恋的成功率仅为9.3%.上海一份婚姻介绍行业的统计也显示,每20个参加征婚的老年人中,平均只有2个人能找到如意的对象。究其原因各异,依次是子女反对、性格问题、财产纠葛等。同时,老年女性别是农村老年女性再婚难。

二、对传统文化和观念挑战与颠覆的黄昏恋

老年再婚,黄昏恋是主体。“黄昏恋”的提出和出现,似乎是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挑战和颠覆。在传统文化中,人到老年万事休,情感、婚姻处于一种凝固状态。因此,当许多独居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表达出再婚的意愿时,常会被认为是“老不正经”,会听到“吃穿什么也不缺,为什么还要找呀”莫名其妙的反对。即便再婚,似乎也就是为了生活找个伴而已,而与爱情无关。老年人自身也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黄昏恋”本身涵盖着对婚姻质量讲求,对爱情的追求。“婚姻质量”,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词,对老年群体影响颇大。随着退休生活的到来,他们脱离了传统的社会控制,可以逃避初级生活圈各种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制约,又有了闲暇时间,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首先开始补偿过去因忙于工作、政治运动、养育子女、养家糊口而蹉跎忽视的情感世界、婚姻生活。在补偿心理作用下,黄昏恋中也不乏婚外恋者,出现了“高龄情人”的现象。据悉,在老年男女中,有的老人除了配偶婚姻关系,还有一种固定朋友关系,即:老年男女双方,双方有各自的家庭,彼此有性接触。

改革开放,许多的压抑得到释放,失却需要补偿。特别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的释放与补偿,警醒与反思,首先从婚姻,情感世界开始。1981年我国第二部婚姻法的颁布。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出现了建国后第二波离婚高潮。“此次离婚率上升跟十年动乱中一些封建包办婚姻,比如一些知识分子响应和工农兵结合的号召,一些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人,违心地和工、农、兵,和出身好的人结合,文革结束后,要求离婚有关。”而到了20世纪末,“黄昏恋”则具有了实用性的特征。

三、自觉和无奈选择中的老年同居与搭伴养老

围绕着老年再婚,产生了老年同居、老年试婚、老年走婚、搭伴养老、保姆老伴、合同婚姻……而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是“银发同居,搭伴养老”。同居、试婚,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80年代出现婚姻家庭领域的热门词,本来主要指向是在年轻一代中出现的两性关系,似乎并不包括老年人,但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老年试婚也“浮出水面”。2000年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指出“老年同居,在北京已不是个别现象”。现实中,“高达半数以上的再婚老年人未登记结婚”,而在“如果您是单身老人,你会选择什么”选项调查显示,39.71%选择同居,仅9.52%选择仍在单身;还有9.09%的人选择再婚。有的研究者发现,在一些大城市在老年再婚和同居者中,搭伴养老,占半数以上。

搭伴养老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指男女老人在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生活的相互照料的一种同居生活方式,一种准婚姻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是60岁以上,无配偶的老年男女,主要以养老和互相照顾为目的的共同生活”。“银发同居,搭伴养老”,反映了老年在再婚中的多元化的选择,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老龄社会化,大量独居老龄人口的出现。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纪人口一个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1]。2000年,中国已有1.2亿老年人口步入老龄行列(占人口总数的10.15%)。据预测,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在2065年之前,这种增长趋势都将不会改变。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老年丧偶人口的增多。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无配偶的达35%。其中丧偶者占30.4%据南方网报道,上海目前有单身独居老人16.56万人。但同时,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存在着庞大的老年独身群体的情况下,我国老人的再婚率并不高,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再婚老人仅为2.59%,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再婚的愿望。面对再婚中的重重阻力和种种问题的如子女的干涉阻挠,婚后的财产问题等等。为了既回避矛盾,又能满足精神、感情生活、养老的需要,一些老年人便采取同居不婚的方式。因此,“搭伴”使无偶老年人既可以解决养老的问题,改善晚年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避免再婚带来的各种矛盾和纠葛。这种同居合得来则一起过,合不来则散伙也干脆。当然也有的老人,他们想追求更多的浪漫温馨,主张老年人为了加深了解而先“试婚”。在老年同居中,相互照顾的功能被格外重视,各种“搭伴式的同居”,合同保姆型婚姻在再婚老年中更加热了起来,原本“复杂”的婚姻简化并实用化了。

四、多元和时尚潮流中的“代际婚姻”

“代际婚姻”是老年婚姻的又一个新热点。

代际婚姻,又被称为“老夫少妻”,忘年恋。因相互结合的双方在年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二三十岁到五六十岁之间)。有人戏称为“祖孙恋”。“老牛吃嫩草”。这种婚姻模式,通常是男大女小,超出一般人所接受的范围。

男性,特别是老年男性在择偶中所呈现大年龄差的偏好,成为老年婚姻的一个特征。“在我这里进行婚姻登记的男性,普遍要求相差1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60岁的男性,一般都要找50岁左右的”,一位在婚姻介绍机构工作的兰女士这样说。对于这种大年龄差的婚姻,人们反应各异。华商网第38期生活调查曾以“你对"老夫少妻"怎样看”为主题进行网上调查,届时共有542人次通过华商网(www.huash.com)参与投票。1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定是真心相爱;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相信,是出于名利方面的考虑;59%的被调查者认为原因复杂,爱情、崇拜和其他因素等。很多读者都持一种相同的观点:“老夫少妻”男女两方是各有所图。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夫少妻”夫妻年龄差距大,不会和谐;有19%的被调查者觉得和普通夫妻没有差别;有37%的被调查者的选择是“说不清”。对“老夫少妻”,人们颇颇有微词,存有各种担忧,并不为他人所看好,但是却给当事人本人带来极大的欣喜与满足,如杨振宁形容自己的少妻“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称“这个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做了延长。”

男性,特别是老年男性在择偶中大年龄差的倾向与偏好的直接后果,是老年女性的再婚难。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丧偶者占30.14%。其中,女性老年人口的丧偶率(41.17%)高于男性老年人口(18.15%)。而老年配偶的年龄模式是男高女低,因此,在老年丧偶者中,女性老人的比例高于男性,或者说,在老年婚姻市场中,本来女性老人就多于男性老人,加之老年男性并不在所在年龄群中择偶,造成老年女性择偶中的轮空状态。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城市老人再婚率中,男性为10.59%,女性仅为0.7%,出现老年女性择偶难。

有观点认为,“代际婚姻”的背后,有性的原因。在婚姻中,性地位的提高,夫妻“性生活”,如今已成为衡量婚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人们在择偶中,更多考虑性生活的问题。因而“代际婚姻”可以弥补男女的性差异。虽然此种说法尚需待验证。

也有观点认为,这种以大年龄差为特征的婚姻,多为有成就、有地位(有钱)的男人与年轻女性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霍夫曼交换理论,这种老夫少妻的代际婚姻是男性权利、金钱资源与女性相貌、年龄资源的一种交换,也是传统婚姻择偶标准的反弹。从老年男性视角看,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个机遇吧。但是只要自觉自愿的结合,在婚姻法许可范围内,没必要说三道四。

无论何种婚姻模式,主要是双方自愿,符合婚姻的法律规定,都应给予尊重和理解。代际婚姻为老年婚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惹人注目的花絮。

五、对婚姻最后期盼和守望的牵手金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少年夫妻,老来伴,“伴”的意义,在中国夫妻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受到重视和有价值。民间所传诵老伴、老友、老窝(指住所)、老底(指金钱)“四宝”,反映了老年婚姻的一种价值取向。尽管已犹如“就像左手摸右手”,但是最珍贵的还是这双手。夕阳的牵手,被许多老年人视为最大幸事。为子女操心忙碌,整天围着子女转,而如今只有夫妻二人时,才觉得老伴的可贵。随着空巢期而来的养老问题,使这一代老人认识到,子女不仅在情感寄托上靠不住,不现实的,养老上也是指望不上的。老伴,夫妻间的扶助,才是最现实、最优的选择。在不能指望子女养老,而去养老机构养老又有种种问题的情况下“夫妻相伴,居家养老,”便成为许多老人的首选。北京市老龄委1995年的调查发现,在生活照料中,为老人提供帮助最直接的是配偶,当老年人生病或卧床不起的时候,高达90%的是配偶给予照料,他们是患病老人最直接的依赖者。配偶具有双重意义:不仅是生活的照料者,而且是情感的慰藉者。更加重视夫妻感情,重视夫妻关系成为现代老人的选择。有学者分析说,在现代社会,夫妻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离婚率的增高,并不表明人们对夫妻关系不重视,而恰恰相反,表明人们对夫妻关系的重视和彼此依靠。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个相知、相伴的老伴,是和谐美满的晚年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笔者所做的“上海市老年婚姻状况调查”显示,老伴,与老年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有直接关联,因此重视夫妻关系,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成为老年婚姻的最后守望。

回顾30年来的老年婚姻,如果以电视剧为分析样本,不难看出老年婚姻的由冷到热的发展。并围绕着老年“再婚”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热点。可以预测,老年婚姻将有更多的热点、焦点,紧扣时代脉搏,并呈多元化和个性的特征。

[1]人口老龄化可以定义为:指总人口中的年轻人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7%)。200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比例为7.6%。

美国研究生毕业要求

如何申请美国留学读研

波士顿最好的大学

美国研究生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