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土鸡宝宝怎么养母乳般的营养雏鸡养殖的
随着蛋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养殖户养殖理念逐渐提升,其中在雏鸡饲料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今从最初的自拌料到普遍使用颗粒料,雏鸡的成活率及体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市场上雏鸡颗粒料品牌众多,质量、价格参差不齐,而育雏初期(0~14日龄)的生长发育又关系着鸡群后续的健康水平。那么,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更适合雏鸡生长需要的颗粒料产品呢?
一、蛋雏鸡育雏前期生理特点
雏鸡0~14日龄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第二周龄雏鸡体重是初生重的2倍;胃容积小,消化腺不发达,肌胃研磨能力差,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7日龄内母源抗体出现高峰,之后随日龄增长逐渐衰减,对疾病和不良环境抵抗力弱。
因此,饲料要选择高营养、易消化的专用蛋雏鸡颗粒料。
二、颗粒料配方及生产工艺必须满足要求
1、满足0~14日龄雏鸡的营养需要
小鸡出壳时,卵黄尚未吸收完全,在出壳后,从利用卵黄营养转变到饲料营养,此时,要提供雏鸡宝宝母乳般的营养,营养指标应参照卵黄营养成分设计,蛋白质≥20%、赖氨酸≥1.1%、蛋氨酸0.48-0.50%,与雏鸡早期营养需求保持一致,并能够高效促进雏鸡对卵黄的吸收,进而打下坚实的营养基础;
配方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可强化雏鸡的母源抗体,快速启动机体免疫应答,保护雏鸡安全度过抗体空白期。
2、易于消化吸收
雏鸡消化能力弱,饲料如果含有较高的粗纤维或角质蛋白是不易被消化的;而且,杂质多或不易溶化的颗粒会增加雏鸡的饱腹感,得不到可利用的营养,导致雏鸡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差,因此雏鸡颗粒料应该从饲料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上进行重点把控。
(1)选择质量优质的能量、蛋白原料
颗粒料中使用的玉米应选择一级玉米,蛋白8%,不完善粒不得超过4%,且霉变在1%以下;豆粕选用蛋白含量为46%的去皮豆粕;添加生物制剂及功能性物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强化雏鸡的肠道健康及发育,保障营养充分吸收,增强雏鸡体质及抗病力。
(2)高温调制,熟化易吸收
制粒过程蒸汽压力控制在0.2~0.4Mpa,温度控制在70~85℃,时间15~30秒;适宜的原料粉碎粒度可保证产品营养均匀,采用高效双层调制器可提高淀粉的糊化度,经调制后的饲料无有害微生物,饲料消化利用率可提高5~8%。
3、雏鸡乐于采食
雏鸡肌胃研磨能力差,刚出壳的雏鸡不适合饲喂粉料或颗粒比较大的颗粒料。实验数据表明:直径在1.25~2.5毫米之间的颗粒物雏鸡最喜欢吃。
三、强化I型,为鸡宝宝提供母乳般的营养
强化Ⅰ型颗粒料,根据蛋雏鸡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点,参照卵黄营养成分研制而成,营养好,易吸收,肠道健康,雏鸡健壮;强化免疫,提高疫苗抗体效价及保护率。市场推广经验证实,京红1号商品蛋鸡雏鸡0~14日龄饲喂强化I型颗粒料,期末体重可达130g,成活率99.5%以上,均匀度90%以上;肌胃指数、小肠指数优势明显;为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
雏鸡14日龄内总采食量为180g左右,一般要求雏鸡首次喂食应在初饮后2-3小时,并每隔2-3小时饲喂一次,每次0.5g;6小时嗉囊充盈率达到90%,24小时达到100%,说明雏鸡开食效果较好。
智慧蛋鸡APP,欢迎您的阅读和参与!“汇资讯”提供有价值信息,“空中课堂”发布实用视频,“坐堂兽医”专业在线服务,“热点话题”介绍产业热点和从业者观点,欢迎您来参与讨论、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