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三只羊宝宝能养吗若水老师教作文23
乍一看题目,似乎是一篇写奶奶如何画画的作文,读完全文才知并非如此。它究竟写的是什么呢?
奶奶的《田园牧羊图》
三年前,奶奶说她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了,所以就买了三只羊养着。从此,奶奶就开始描绘她的《田园牧羊图》了。
妈妈说,奶奶养羊就跟照顾自己的孙子一样,很用心。村里人平时都说羊跟着奶奶真是“享福”了。奶奶平时放羊很有规律。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每个云淡风轻的下午,奶奶就会带着羊到水草丰美的山沟里去,展开她的《放牧图》。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才带着羊不紧不慢地回到家里。等羊回圈了,奶奶总会用绳子把干干净净的草捆起来,挂在羊刚好能够着的上头。这是因为那些羊就跟有“洁癖”的人一样,不吃放在地上的草,沾不得半点灰尘。在中午一两点之间,奶奶还会给羊吃水果。通常都是苹果,奶奶会把苹果细心地切成一牙一牙的,放在簸箕里端给羊吃。羊吃得很高兴,冲着奶奶温柔地咩咩直叫,好像在表达自己的谢意。
古话说得好: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而奶奶家的羊真的好像懂得知恩图报。奶奶平时放羊从不拿鞭子,从不给羊拴绳子。这是因为,羊十分听奶奶的话,奶奶走在前面,羊总是紧跟在后面,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位将军带着几位士兵,到营地里去巡逻。吃草时,奶奶从不拿绳子拴住它们,因为羊十分依赖奶奶,就如同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如果吃草时看不见奶奶,羊就会咩咩地大声叫唤,直到奶奶重新回到它们的身边,羊才会继续安闲地吃草。
夏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热得恨不得钻进冰箱里去。奶奶十分体贴羊,羊从沟里回来时,奶奶会提前准备一大盆干净的水给羊喝。或是一盆面汤,或是一盆清清的米汤。对羊喝的这些东西,奶奶更细心。她说,羊喝水时很讲究,如果面汤里有杂质或者带点油腻的话羊就不喝了。所以每次都要用干净的盆子给羊单个晾一盆。我们都笑说这些羊比我们还讲卫生。
有一次,一头羊头上长了癣,痒得到处乱蹭。奶奶打听了一个偏方,用油渣和碱面子就能治好癣。她也不怕传染,就这样,天天给羊抹,直到羊头上光亮如初。
村里养羊的人家多,一同放羊时,就数奶奶家的羊毛色最光滑,肚子吃得最圆乎,个头最大。别人都会夸赞道:哎呀,这几头羊真不赖!奶奶高兴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脸笑得像一朵花。
奶奶与她的羊,犹如家人一样,互相依恋,难舍难分。奶奶平时养羊只养三只。她说,超过三只她就养不好了。
有一次,奶奶家的母羊生了小羊羔,等过了半年小羊长大了,奶奶便决定卖掉一只羊。跟小贩商量好价钱后,把羊抬到了三轮车上开走了。我望着三轮车的背影,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不料,我们回到家里时,远处飘起一阵黄沙,那只羊以惊人的速度飞奔而来,朝奶奶家跑来。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惊讶,奶奶感动地留下了眼泪,不停地抚摸着羊的头。后来,小贩再次回来把羊带上了车。那只羊坐在车上,头时不时地朝后扭着,凄惨的叫声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听到也会为之动容。路边的人都在感叹不已。奶奶一直把羊送到了村外,不停地叮嘱小贩一定要按时给羊喝水,每天一定要带它去吃新鲜的嫩草。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若不是奶奶把羊视作自己的儿女,那只羊怎么会对奶奶如此地依恋呢?
每天看着奶奶上演的这幅和谐动人的《田园牧羊图》,我不由得浮想联翩: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奶奶一样善待动物,人与动物该会生活得多么和谐啊!
若水老师评点:齐岱仑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与羊之间的故事,人到一定年龄,体力自然会下降,难以像年轻时那么身强力壮,一位老人感到再也干不动重体力活时,她养了三只羊。她可不像别人一样粗放式养羊,“等羊回圈了,奶奶总会用绳子把干干净净的草捆起来,挂在羊刚好能够着的上头。这是因为那些羊就跟有‘洁癖’的人一样,不吃放在地上的草,沾不得半点灰尘”,谁家的羊会不吃丢在地上的草呢?“奶奶会把苹果细心地切成一牙一牙的,放在簸箕里端给羊吃”,这是在养羊还是在养孙子?放羊时,奶奶走前头,三只羊跟着后面,就“像是一位将军带着几位士兵,到营地里去巡逻”。这三只羊是怎么喝水的?“每次都要用干净的盆子给羊单个晾一盆。我们都笑说这些羊比我们还讲卫生”。羊生病后,老人家不怕传染,天天给羊抹自制的偏方药,直到羊头上光亮如初。全村子就数这位老奶奶养的羊“毛色最光滑,肚子吃得最圆乎,个头最大”。三只羊怎么不依恋奶奶呢?“看不见奶奶,羊就会咩咩地大声叫唤,直到奶奶重新回到它们的身边,羊才会继续安闲地吃草”。最让人动情的是卖羊那一段,本来已经装上车卖给小贩的羊竟然“以惊人的速度飞奔而来,朝奶奶家跑来”,“那只羊坐在车上,头时不时地朝后扭着,凄惨的叫声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听到也会为之动容”。当我们欣赏完这幅感人至深的《田园牧羊图》时,难道不赞同小作者的感慨吗?
欢迎来邮:wzczw20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