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鑫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女性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丝绸战争竟因一片桑叶所致

时间:2024-02-21 来源网站:亿鑫资讯网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丝绸战争:竟因一片“桑叶”所致

孙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睿智。这种睿智不仅表现在其对战机的准确把握,更表现在功成身退的超脱。自古英雄都有一副硬骨头,危难关头多少豪杰都能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然而在滋味浓时能主动退出的英雄非常罕见,扶栏客认为这才是孙武最高明的地方。

孙武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是吴国征楚之战。

吴国和楚国当时的积怨很深,起因是经济问题,后来由于伍子胥的介入而逐渐演变为两国复杂的仇杀。根据《史记》的记载,吴楚两国最早的战争是因为两国边境养蚕的妇女打架而爆发的。吴楚战争的起因再次证明妇女不论在哪个年代都能顶半边天。众所周知,中国的丝绸业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吴楚两国的丝绸业非常发达,成为当时两国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当时楚国边境的钟离和吴国边境的卑梁氏是两个接壤的城邑,可是两地人民却并不友好,矛盾的起因就是那些可以制造名贵丝绸的原材料的蚕宝宝。

大家都知道要想让这些胖乎乎的蚕宝宝生产更多的丝,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桑叶喂它们,可是像所有的经济资源一样,桑树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里生活的两国边民就经常为了争夺桑叶而发生民间冲突。可能是由于养蚕抽丝需要心灵手巧和耐心勤劳,因此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的养蚕工作大多由妇女同志承担,所以钟离和卑梁氏两地边民争夺桑叶的民间争斗就在两国妇女之间爆发了。

这次伍子胥和孙武积极地回应了吴王阖闾的理想。他们认为楚军主将囊瓦是贪婪无能之辈,并提出了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的战略:“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点评:囊瓦贪腐,又一个腐败误国的经典案例。)

在当时的春秋版图上,楚国是一个著名的大块头,要想彻底打败这个大块头就必须多拉几个帮手。刚好这个大块头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经常以强凌弱,周边的小国唐国和蔡国没少受楚国的欺负。于是,吴王阖闾马上采纳了孙武和伍子胥的建议,联合唐国和蔡国两国军队大举讨伐楚国,后来在三国军队的夹击下,楚军节节败退,最后果然被吴军攻破了首都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伍子胥回到楚国开始疯狂报复,由于没有找到楚昭王,于是只好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

再后来,楚国忠臣申包胥跑到秦国请求秦国出兵恢复楚国。秦国当时当权的是秦哀公,秦哀公和楚昭王平常没什么交情。这时候楚昭王倒霉了想起来了秦国,而且还要秦哀公替楚国出头打仗,秦哀公当然不愿意答应。申包胥不愧是著名的忠臣,他站在秦王宫外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日夜痛哭哀号,终于把秦哀公哭毛了,他说:“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秦哀公终于同意出兵帮助楚国,在楚国的稷大败吴军。与此同时,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活学活用哥哥“我要当吴王”的人生信条,在吴王阖闾率领大军与秦军在楚国厮杀的时候,偷偷跑回了吴国,自立为吴王。吴王阖闾没想到自己后院起火,急忙从楚国撤军回到吴国赶跑了夫概。

在秦国的帮助下,楚昭王终于恢复了楚国。中国文化讲究阴阳平衡,所以有人荒淫就有人勤奋。有句老话说:“家贫出孝子,国破显忠良。”无道的楚国因为忠臣申包胥的执着努力终于没有亡国。又过了五年,吴国讨伐越国。当时越国的国王就是那位史上以“卧薪尝胆”著称的勾践。这次吴王阖闾非常不走运,被越军伤到了手指。这点小伤按理说根本不值得记入《史记》,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吴王阖闾的伤可能后来转成了破伤风,一代霸主吴王阖闾就这样死去了。临死之前,阖闾传位给太子夫差,并且强调夫差一定不要忘记勾践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夫差即位后,再次讨伐越国。在眼看夫差就要灭掉越国的时候,越王勾践派人重金收买了伯嚭,伯嚭因此提出了保留越国作为吴国附属的建议。伍子胥从自身的经历看到了这种放虎归山的危险性,于是强烈反对。

不幸的是吴王夫差并没有采纳伍子胥的意见,反而逐渐疏远了伍子胥。后来在伯嚭的挑拨下,吴王夫差下令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之上,他预言自己死后,越国一定会灭了吴国,而自己要亲眼目睹这一过程。

后来越王勾践果然灭了吴国,以实际行动实现了伍子胥的预言,吴王夫差被杀,而伯嚭也被越王勾践诛杀,理由是不忠。

而在吴楚混战、越国崛起灭吴的过程当中,孙武却渐渐地从《史记》当中淡出。据说他后来不愿落到伍子胥的下场,而主动离开吴国,隐居山林,只有那部著名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被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仍然是军事家们必读的经典著作。

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

大科技杂志社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美与时代杂志社

色彩杂志社

中国减灾期刊官网

商业故事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