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鑫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

理财打卡如此存钱靠谱吗网上出现存钱搭子群

时间:2024-05-06 来源网站:亿鑫资讯网

去年热衷于存“金豆豆”,重视理财规划的年轻人

美国就医服务机构

,最近又开始流行在线上找“存钱搭子”,他们建立群聊,分享存钱技巧。近日,记者调查了解到,厦门也有市民在找“存钱搭子”,有宝妈,也有大学生,他们加入的群聊中,成员来自各行各业。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存钱方式,也有人担忧,在群聊中透露家庭收入、使用群友推荐的理财产品,存在风险。市反诈中心提醒,在网上找“存钱搭子”组队时要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市民看法】

有人觉得有氛围 有人担心被骗

生活在思明区的市民卓女士是一名宝妈。今年年初,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博主分享如何在“存钱搭子”的督促下存钱、进行财务规划,受此启发,她开始在社交平台和微信上寻找自己的“存钱搭子”,一连加入了好几个群组。

“加群前,博主会给一个模板,让你进群后分享自己的收入和计划存钱金额。进群后,群公告会提示本群的存钱打卡要求。”卓女士说

中国最好的国际医疗中介

,按照这个存钱计划,自己一个月存了一万余元,有成效后,她也组建了一个成员近百人的存钱打卡群组。她透露,这类群组中成员数量不一,多为女性,年龄集中在20至40岁,有不同的家庭和职业背景,其中有不少像她一样的宝妈。

26岁的秦小姐辞职后,从2月27日开始加入一个“存钱搭子”群,坚持每天打卡。秦小姐说,存钱打卡最难的是坚持,加群的好处是有氛围,大家可以互相监督。

多名“存钱搭子”均表示,希望通过集体互相监督的存钱方式

赴美医疗中介有哪些公司

,来约束自己过度消费的行为,养成健康的财务管理习惯。

有些人觉得这样挺好,“搭子”可以互相监督消费行为。市民张女士说,她本来想买一个几千元的包,但在一位“搭子”的劝说下,花几百元买了一个二手包,用更少的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也有些人担心被骗,市民林女士说,有的群打卡要使用特定的小程序或点击进入群主发过来的链接,遇到这种情况真的很担心是否安全。

【记者体验】

群组规则不一 打卡小程序“不单纯”

记者通过网上平台加入几个存钱群。在连续一周的打卡活动中,记者观察到,有的群组设置了严格的打卡机制,在一个有24人的群内,群主规定要在每天24点之前打卡,连续5天未打卡的群友将被移出群聊,本周已有两名成员被移出群;而有的群组规则相对宽松,主要靠群成员的自觉。部分群主还会定期汇总每位成员的年度存钱进度等,在群内公布。

然而,记者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个别群组要求成员使用特定的小程序进行打卡记录,这些小程序首页还涉及理财、信用卡办理、低佣开户等业务。记者尝试发现,有的需要在线上花费39.9元办理稳健理财会员才能进到相关群组。

提醒

信息记得打码 别信理财推荐

市反诈中心提醒,在网上找“存钱搭子”,要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发送打卡图片时

赴美就医中介机构

,重要信息要打码,谨慎理性对待社群中推荐的理财产品。同时,对于陌生人的转账或汇款请求,切勿盲目听从。

此外,“存钱搭子”群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提醒,在加入“存钱搭子”群时,成员往往需要提供个人职业、收入情况、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若泄露,可能会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定身份、行踪轨迹、金融账户信息等属于法定的敏感信息,非法提供此类信息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在陌生的社群中,如果轻信社群成员推荐的理财产品或盲目向陌生的“搭子”转账或汇款,可能会被骗。群成员如果采取“拼盘”方式购买信托产品等,还可能导致权益分配的纠纷,因为信托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和权属关系较为复杂。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周子琪)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