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电器维修店在什么地方追逐百年铁路梦峥
从“枢纽梦”圆梦回望新宁铁路百年情缘 追逐百年铁路梦 峥嵘岁月看变迁
去年11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使江门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新征程上迈出又一重要步伐。四通八达的道路织成一张侨乡城乡交通网,乡村振兴战略让江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100多年前,以陈宜禧为代表的五邑先辈们把海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家乡,希望通过修建铁路来实现家乡交通便利、繁荣富强的梦想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百年来,中国大地在变,五邑城乡在变。然而,侨乡人追逐梦想的初心没变。曾经奔驰在五邑大地的新宁铁路既是梦想的践行者,也是侨乡百年发展的见证者。
百年来,新宁铁路沿线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侨乡文化、侨乡精神有着怎样的传承和发展?
回眸百年变迁,探寻时代精神。本周起,江门日报社与台山市委宣传部、台山市博物馆联合,推出“侨乡印记——探寻新宁铁路百年穿越之旅”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岁月无声,时光留痕。每次经过村前双孔桥那条双车道的乡村水泥路,家住台山市台城街道大亨村的黄瑞庆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看桥面上的两道划痕。“那是经过这里的新宁铁路留下的痕迹。”他说,“我没有机会坐那时的火车,但是,在老辈人心里,100年前,能在村里坐火车,那可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条连接大亨村和外面世界的乡村水泥路,就是沿着当年新宁铁路的路线而建。虽然新宁铁路已不复存在,然而,双孔桥还在,双孔桥上面的水泥路还在,铁路轨道划痕还在。它们悄无声息地见证着乡村岁月的变迁。
去年11月16日,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投入使用。江门建设交通枢纽从梦想走进现实,让人想到的更多的是1920年全线建成通车的新宁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筹经费修筑的民营铁路。
“谋交通便利以卜富强,树业千秋堪铸像;建伟大事功不辞劳苦,游踪四海合留题。”在台山市区的陈宜禧铜像前,当年人们写下的这副对联,道出了新宁铁路修筑的初心。
当年,新宁铁路的建成通车,形成了以台城为交通枢纽,以新宁铁路为干线的水陆交通网络,不但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还带动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更带动了沿线圩镇建设,推动了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
策划/刘运华 叶桃
统筹/王平强 严建广
文 严建广 林立竣
一条改变侨乡的梦想之路
行走在活化提质改造后的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埠,眼前的百年古埠一派繁华景象:榕树公园、越华中学、渡口广场等标志性区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动人美景;有着浓郁侨圩特色的维新街、南华街、苏杭街等骑楼街,鳞次栉比,气势恢宏。
“据说近代城镇规划得如此方正、如此合理、如此先进的地方全世界有两处:一个是美国纽约,另一个就是这里。”台山市大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1909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后,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站点,公益埠依靠水路和铁路汇集的货流、人流,一跃成为台山仅次于台城的第二大城镇。当年,在这里,9条笔直的骑楼街纵横贯通全埠,街道两旁建筑涵盖商铺、学校、医院等类别,被称为“纽约街”,又被誉为“小广州”。
在距离公益埠10多公里外的大江镇侨圩,100多栋洋楼整齐地分布在巷道两旁。“过去这些洋楼都是商铺,还有银号、茶楼、戏院,十分繁华热闹。”今年70多岁的居民雷伯是这里的老居民,他说,“老辈人讲,当年侨圩的繁荣就是新宁铁路带来的。”
去年3月,台山市博物馆启动新宁铁路台山段遗址调研。调研组利用近1年时间,深入台山乃至新会、蓬江等地的乡镇,通过重走新宁铁路沿线,寻访新宁铁路的路基、涵洞、三角线、车站、附属建筑及名人故居等遗址,进行全面调研。
“我们走访中发现,随着当年新宁铁路的开通,包括大江镇侨圩等在内,在台山境内铁路沿线出现了众多侨圩。”台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浩然说,“虽然一些侨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荒废了,但是,它们见证了当年铁路给沿线带来的繁荣。”
据史料记载,新宁铁路开通后,台山至江门北街沿线各镇热闹非凡。新宁铁路促进和带动了沿线圩镇发展起来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台山的斗山圩,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圩镇,发展成为台山重要的商贸集聚地;大亨、台城、大江、公益等地曾有“小广州”“小澳门”之称。
一条焕发生机的幸福之路
公益埠经过多年的发展,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度成为台山市客、货海运最主要的口岸。目前,公益拥有船舶修造、日用化工、铸造、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制衣制鞋、化肥化工等众多产业企业,产品销往海内外。
在公益埠附近居住了40多年的方阿姨说起这里的变化,赞叹不已。“现在环境好了,很多人来这里旅游,我们的生活也好了,每天出门都有好心情。”她说。
市文广旅体局文物科负责人曾这样说过,新宁铁路不光是方便了侨乡的人货进出和交流,更是引进了先进理念。“在海外生活多年,又参与铁路建设、运营,让陈宜禧认识到‘路通财通’的道理,他不仅要修路,更要把经济发展理念带回家乡。”她说。
从1909年首期通车到1938年被拆除,新宁铁路虽然只存不到30年,但由此而引发的理念改变,却对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延续至今。如今,由铁路、公路、水路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侨乡大地交织延伸,和公益埠一样,当年新宁铁路途经的沿线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新宁铁路当年途经的新会区司前镇,这里以制造业为主,主要工业产品为不锈钢制品,享有“不锈钢制品之乡”的美誉,为广东省五金不锈钢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司前镇更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宁铁路沿线各镇(街)深挖资源、潜力,逐渐形成“一镇一品”的乡村游发展格局,实现了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转变。当年斗山站所在的斗山镇浮石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墩头村以浮月洋楼为主要素挖掘旅游资源,擦亮乡村旅游品牌;横江村加快整合旅游精品线路资源,着力打造横江旅游示范点等。
一条历史厚重的人文之路
多少烟尘事,都随风云去。虽然新宁铁路已不复存在,然而, 铁路沿线的村庄、洋楼、侨圩……无不描绘着当年铁路过境、物阜民丰的芳华,无不展露出自强不息、敢闯敢拼的华侨品格,无不讲述着侨乡人文印记。
在新宁铁路当年经过的台山市白沙镇西村,这里曾走出博士41个,专业涉及原子能、电子、法学、经济学、化学、医学、文学等领域。这里更有“一家三博士”,也有“两代六博士”。“博士村”的名字于是不胫而走。
“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1933年6月6日,巴金先生乘坐新宁铁路火车从会城来公益访问,写了散文《机器的诗》,成为江门人文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作为新宁铁路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遗址,北街火车站既见证着新宁铁路的辉煌历史和百年前华侨的“中国梦”,又承担着传承华侨爱国、拼搏精神的文化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市政府提出,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要积极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让海外华侨华人获得一个发挥自己文化力量的舞台。
“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离不开载体。”江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文化学者何岩表示,“新宁铁路就是这样的载体,它不仅本身故事丰富,而且,沿线有着丰富的侨乡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在载体建设中,大有可为。”
一条非同寻常的精神之路
盛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
从新宁铁路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从梦想到现实,曾经奔驰在五邑大地的新宁铁路,便是追逐梦想的实践……
当和谐号经过江湛铁路台山站时,以原新宁铁路宁城站为原型设计而成的台山站总会引起人无限遐想:昔日的新宁铁路,承载着华侨和乡亲的现代化梦想,在五邑大地上穿行,而终不免毁于战火的命运。陈宜禧曾有过将其北连佛山、西延阳江、南拓到铜鼓开辟商港的宏伟设想,也最终只能永远留存在史料的记载中。
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部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以及在建的深江铁路等铁路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投入使用,发端于百年前的铁路之梦才真正得以实现。
“沧海茫茫,鱼跃大洋,吾之心路,乡庄僻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去年演出的大型华侨历史题材话剧《大道无疆》主题曲《惟有大道话沧桑》仍不时萦绕在市民陈栋的耳边。铁路虽灭,但是以陈宜禧为代表的侨乡人形成的铁路魂永生于心。
来源: 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