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鑫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健康

冬季育儿知识海报8张60多年前的育儿海报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亿鑫资讯网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自古以来,我们都明白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上任”那天起,父母们就开启了为子女的未来谋划,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的未来人生格局及轨迹会慢慢发生转变。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组距今60多年的教育海报(1952年由上海新亚书店发行的《儿童心理教育图》),看看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如上图)“小孩子的好奇心并非破坏,父母可给他一种代替物,满足其好奇心。”这段话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呢!美国儿童认知心理学家文迪·奥斯托洛夫认为,好奇心是每一个孩子先天具备的,但往往因为某些外界因素(父母的阻拦等)而遭到扼杀,最终所剩无几。

其实,让孩子拥有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他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因此,希望各位父母能够适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去强制性打压。

2、“大家公平,才不妒忌。”这个观点特别适合二胎或者是多胞胎家庭,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父母之爱,应该尽量公平、公正,对待孩子一视同仁、不偏私、不搞特殊化,这样才更加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

3、“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这对儿童来说,真是十大未解之谜,每每跟父母提到这个问题,得到最多的答案大概就是“你是垃圾堆捡来的。”很多中国羞于跟孩子讨论这个话题,毕竟涉及到两性。

然而,研究发现,孩子2~3岁左右,求知欲望爆棚,看到孕妇怀孕,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出生,并寻问这个问题,此时父母描述此事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今后对自己的出生是充满爱意的还是失落。

关于出生、关于两性,本来就是自然发展的过程,父母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缄默,选择适合的时机,适合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生命的孕育过程,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育。

4、“死是生命的停止。”死亡教育,在中国算是一个禁忌话题,父母很少会专门跟孩子谈到这个话题,“死亡”二字,未免过于沉重。

《西藏生死书》中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老师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死亡,在病痛面前、在天灾面前、在意外面前,生命显得无此脆弱。死亡降临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彷徨而无助,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从小就让孩子接受到死亡教育,而并非对此闭口不提,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中学会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挖掘生命的深度,将来在即将释然的一生,告诉自己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

5、“要发展儿童想象力。”想象力是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孩子天生的想象力会比成年人丰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越来越受到外界的禁锢,所以天生的优势会慢慢消失,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作为父母,介意尝试着用图画或者积木发散孩子的想象力,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尽量任由孩子自由发挥,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角度去要求他们。

6、“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这句话实在是妙,一语戳中如今客观现实生活中的育儿痛点、育儿盲点。当今父母,往往无法把握好对子女关爱的尺度,经常在“溺爱”和“不爱”两种极端中游走。

前者容易养出个自私、贪得无厌、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孩子,后者容易养出个冷漠、缺爱、心理防线高的孩子,无论变成哪种,相信都不会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结局。

7、“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可获得最宝贵的安全感”、“鼓励孩子喜欢动物,发挥同情心”,研究发现,孩子在童年时期得到了高质量的陪伴,与母亲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长大后会更加有安全感、更加富有同情心,长大之后社交能力会很出众,情绪也会趋向稳定。

孩子来到世界,懵懂无知,学会同情和爱其实是最为重要的一课,这个需要从小就让他们感知到这些。

8、“不要让他怕黑暗。”教会孩子勇敢,让他们克服自身恐惧,将来才能更好地在这个人世间立足。现在很多父母,过于胆战心惊,老是将孩子当作“温室的花朵”,过度保护之下,他们必然难以真正成长起来,将来面对挑战时,往往就会退缩。

以上8张图,简明扼要讨论了有关生、死、爱、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各位家长一点启发,在你们的育儿之路上提供某些新的思路。(lyj)

品牌研究官网

大科技官网

百科论坛杂志